辽朝人死后焚尸火葬,目前就考古发掘的辽墓资料看,只是一部分人;并且,越到辽代中后期,实行火葬的契丹人越少,而大部分采用此形式的是辽地的信教汉人及寺院僧尼。
辽代初期的火葬墓一般为土坑竖穴墓,也有一些是用长方形青砖侧立砌成的简陋的砖室墓。墓的规模都比较小,形状多为长方形。墓内无仿木结构和壁画装饰,随葬品一般有陶瓷器及羊、马等家畜。盛骨灰的葬具多为陶罐,有的罐上还留有孔洞。
到辽代中期,辽人的火葬墓出现了一些变化。结构多为砖(石)室墓,规模比前期略大,形状多为圆形,墓内开始流行仿木结构和壁画装饰,随葬品以瓷器为主,一般有墓志,葬具多用制作精美的石棺,石棺的形状与同时期的土葬墓盛尸石棺很相似,仅尺寸略小而已。
至辽代晚期,辽人火葬墓的形制和葬式更加复杂,有砖石室墓、土洞墓和石棺墓等,其中以砖石室墓为主。墓的形状有圆形、方形或长方形、梯形和多角形。砖室墓内盛行仿木结构和壁画装饰;随葬品有瓷器、陶制明器、铜钱等;除墓志外,有的墓还出土了经幢和净法界真言碑等佛教器物。葬具除陶罐、石棺、木棺、匣外,还出现了砖砌骨灰槽、盒以及所谓“真容偶像”的木雕拟人形盛骨灰物。此外,不用葬具,直接将骨灰置于尸床上或散放于墓中的葬法亦比较流行。
内蒙古巴林左旗双井沟辽墓两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一个墓坑内埋有6个骨灰罐,另一个墓坑内埋有8个骨灰罐,罐壁上都有1到4个打孔。
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沈阳市康平县海州乡海州屯一处辽墓中即发现了6个骨灰罐,分两组埋葬,每组3个呈“品”字状。每个罐上均用白釉瓷盘为盖,骨灰置于罐内。近年来,与之相类的辽人骨灰罐火葬墓在沈阳市内也有发现。
至辽代中期,辽人火葬多用石棺装殓骨灰。如1977年发掘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馒头营子乡商家沟村、下葬于辽圣宗统和二十年的“平州赵府君”墓,圆形砖室墓的中间有一方形木制棺帐,棺帐内横置一石棺,石棺内盛有骨灰。
200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沈阳市沈河区广宜街一处辽代墓葬中出土一件石棺,骨灰置于石棺内。此前发掘的沈阳市山东堡辽代石棺墓和柳条湖辽代石棺墓亦均为火化尸体后的骨灰葬。
到辽代后期,一些信奉佛教的汉人死后火葬,其骨灰有盛于木雕“真容偶像”中者。如1974年发掘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城西下八里村、葬于天祚帝天庆六年的张世卿墓,木棺内有拟人形木雕偶像一个,偶像躯壳内藏有死者的骨灰。
有学者统计,至21世纪初,仅在辽上京城遗址周边地区,即发现了约五座辽代后期汉族官员及平民使用木制骨灰匣的火葬墓,骨灰匣的材质多为柏木,从骨灰匣上遗留的墨书文字记载得知,墓主中有男也有女。
如需咨询请您拨打龙福山墓园官方咨询电话: 024-66687779, 66688236进行提前预约,我们可为您预留优惠活动,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