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商时期,灵魂不灭的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商与羌的战争期间,活人献祭和殉葬现象极为普遍。
殷商时期,用于占卜的甲骨文遗物数量庞大,已发现超过十万片。在这些甲骨卜辞中,有超过1300片记录了与人殉相关的事件,其中记录的人殉人数高达1.4万人。妇好,作为商代杰出的女性军事领袖,其墓葬中殉葬人数达到16人,包括男性、女性及儿童,其残酷程度令人震惊。商朝的统治者似乎在进行一场血腥的游戏,生命在他们眼中似乎毫无价值。
在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中,一处规模宏大的殉葬坑揭示了1400个坑位,其中多数埋葬的是儿童。这些儿童或被斩首,或被肢解,场面极为残忍。商朝统治者的残暴由此可见一斑。这些无辜的孩童,自出生起便注定要为统治阶层陪葬。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命显得异常脆弱,尊严亦可轻易被践踏。人殉成为商朝统治者展示权力的手段,他们以鲜血和生命来巩固自己的威严。
商朝的祭祀活动频繁,仪式庄严,历史上极为罕见。奴隶主频繁进行祭祀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取悦鬼神和祖先,以求降福和保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被统治阶层展示自己与神灵的亲密关系,借助宗教信仰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周公制礼作乐,周朝被后世誉为礼乐文明的典范。然而,考古发现揭示了令人震惊的事实:西周时期,人殉现象几乎遍及各地。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在人殉面前显得黯然失色。周朝的礼乐文明,无法掩盖其血腥的本质。
尽管周朝在礼乐制度上有所创新,但在人殉方面,仍然继承了商朝的做法。周朝的统治者深信鬼神之说,认为死后仍需仆从服侍,因此殉葬之风盛行。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人殉提出质疑。墨子强烈谴责当时的暴行:"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士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尽管人殉之风在战国时期有所收敛,但仍然时有发生。
这一时期,随葬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酒器占据了显著地位。商代青铜礼器中,尤其是鼎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鼎不仅是统治阶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而且其原初作为烹饪食器的功能,逐渐演变为牲畜祭祀的礼器。
大禹铸九鼎,象征着九州。大禹将九鼎视为镇国之宝,各路诸侯朝见时,都必须向九鼎行礼膜拜。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
如需咨询请您拨打龙福山墓园官方咨询电话: 024-66687779, 66688236进行提前预约,我们可为您预留优惠活动,竭诚为您服务。